失业的影响
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从而使劳动大军中的一部分没有工作的现象。失业会在如下方面对一国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①失业会造成一国总产出水平的下降,这是失业最为严重的经济效应。根据奥肯定律,当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经济中的实际产出增长率会相对于潜在产出下降,这时经济中的总产出水平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②失业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失业会使一部分熟练工人也陷入无工作状态,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伴随工人失业的是一些机器设备等社会资源的闲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成本。
③失业也会影响失业者的生活状况,影响社会的稳定运行,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的稳定发展。
④不同类型的失业的经济效应也不同。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空缺职位,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相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摩擦性失业有可能会提高经济运行的动态效率。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它对各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形成了周期性失业,但是周期性失业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波动。
(2)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失业,政府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减少失业率。
①改变劳动力供给状况减少失业。失业的存在首先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另外就是劳动力的结构与需求不相称。其治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控制和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延长每个劳动者接受教育年限、控制人口的增长;为失业者或易受失业威胁的劳动者提供帮助,比如可通过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要素供求双方提供信息,通过政策和舆论手段,使全社会关心失业职工;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适应。
②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扩大就业岗位。寻找多元化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既是治理失业的战略选择,也是使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通过直接增加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搞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投资建设项目。但后者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应严格控制其规模和比例。
b.通过民间投资,刺激经济的增长。民间投资是指资金所有者用自有资金上项目、买股票债券等。国家应鼓励提倡民间投资,尤其是鼓励支持失业人员自筹资金兴办实业,创办个体私营合伙企业,广开就业渠道。
c.通过大量吸引外资刺激经济增长。为了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其优化配置,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③建立适度的失业保障体制。根据自然失业理论,就业水平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的。从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充分的社会保障起到了社会“减震器”的作用,缓解了社会矛盾,保证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建立多层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是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规避风险、减少社会震荡、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证。
所以,在解决失业问题时不仅需要采取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要社会和文化各方面政策相配套。从长期看,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劳动力培养,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的战略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