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外物不可必,故龙逄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
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螴蜳(chendun,惊怵不安)不得成,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暋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月故不胜火,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译文:
对外物占有的多少,不能作为评价标准。因为关龙逄、比干、箕子虽然忠信正义,名满天下,还是不免被诛杀,装疯癫;恶来、夏桀、商纣虽然权倾朝野,私家天下,照样穷途末路,不免灭亡。君王没有不希望臣下忠心的,但忠心就未必能得到信任。所以,伍子胥虽然忠贞不二,最后还是漂尸钱塘江;苌弘虽然忠于周室,结果却命丧蜀中。血液凝聚,三年化为碧玉。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子女孝顺的,而孝顺的子女又未必会得到父母宠爱。看看孝己和曾参,都是以孝顺闻名,反而因父母偏心而愁苦悲哀。
木头与木头摩擦就会起火燃烧;金属与火相遇就会融化流淌。如果阴阳错乱,天地就生大变。雷霆震动,暴雨闪电,焚毁大树。人心陷入爱恶、喜忧之情,不知逃避,精神就会怵惕不安,无法安定。心神犹如高悬天地之间。忧虑烦闷,利害相争,欲火盛旺,焚烧中和之气。人们恬淡清朗的天性良知,不能战胜我执、贪欲之火,于是就会溃败不止,丧尽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