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陕”字来源于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即“周召分陕”。这个典故发生在公元前1043年,当时周武王去世,由于其儿子年幼,国家便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共同辅政。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他们以陕塬(今河南三门峡陕县境内)为界,分开管理,史书上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另外,“陕”字本身也指代山谷夹峙的地方。在西周时期,黄河以南、洛河以北的地区,由于河流冲刷黄土高原,形成了许多沟壑和平地相间的“塬”,这一地区被称为陕地。陕地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对应现今的河南陕县,也就是现在的三门峡市陕州区。
此后,历朝历代都沿用了“陕西”这一名称,只是后缀有所不同,如陕西路、陕西行书省、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等,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现今的陕西省。
因此,陕西的“陕”不仅来源于历史典故“周召分陕”,还与地理特征“陕地”有关,两者共同构成了“陕”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