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原指古代的狄族。因其主要居住于北方,故称。后用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周朝时期的中原人把周围非华夏的四方,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狄作部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
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
战国以后,“北狄”之名被改为代指匈奴及鲜卑等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