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对译:在晋穆帝永和九年的癸丑年,三月上旬,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举行了禊饮活动。当时,许多德高望重的人士都参加了这次集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个地方环境优美,有高峻的山峰和茂密的树林,以及清澈湍急的溪流环绕四周。我们把溪水引入曲水流觞,大家排列坐在旁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但饮酒作诗,足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宇宙的广阔;俯瞰大地,可以看到万物的繁多。这样的活动让人心情舒畅,极大地享受了视听的快乐。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短暂的,有的人喜欢在室内与朋友交谈,寄托于内心的情感;有的人则放纵自己,不受任何约束。当他们遇到令自己高兴的事情时,会感到满足和自得,甚至忘记衰老即将到来。然而,当他们对所获得的东西感到厌倦,情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时,他们会产生无限的感慨。过去所喜欢的东西,很快就会成为历史,引发人们心中的感触。
因此,我们记录了当时与会的人和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变迁,但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情趣是相似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创作背景:这篇序文也被称为《临河序》或《三月三日兰亭序》。它记录了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