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长汀机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城东北部,建成于1936年。机场长约1500余米,宽约400米,总面积近1000亩[1]。
当时的长汀县政府奉国民政府命令,征收寅塘上民田600亩改建成飞机场,当时主要是为了对付红军长征后活动在闽、赣两省的红军游击队。
长汀机场也是战略要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的抗日战争烽火燃起,长汀县是闽西和赣东南的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的要地,其建有飞机场后,战略地位显得更为重要。1938年4月,国民党政府派徐贻来长汀,任长汀机场场长;1939年9月,将长汀机场改为空军第九十九站,并先后进行过两次扩建[1]。1945年2月,有“飞虎队”之称的美国第14航空队陈纳德将军率部进驻长汀,时有地勤、航空人员百余人、近百架战机在长汀机场起落。[1]
中文名
长汀机场
投用时间
1936年
地址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城东北部
占地面积
总面积近1000亩[1]
长汀飞机场在长汀县城东北部,南接东关营,距东门城墙仅二华里左右,北连草坪哩,东临龙陂河与东街相望,西靠接官亭、黄田背、印塘上。机场长约1500余米,宽约400米、总面积近1000亩。北边600亩原是良田,南边主要原为倒地马荒墩坟地和部分东关营田地和菜园。
1934年冬,原国民党东路军第三纵队指挥李延年奉准建筑长汀飞机场,主要是为了对付红军长征后活动在闽、赣两省的红军游击队。1936年冬,当时的长汀县政府,奉国民政府命令,征收寅塘上民田600亩改建飞机场,于年底建成。机场建成后,小型双翼飞机曾在机场降落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燃烧起抗日战争的烽火。长汀本是闽西和赣东南的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的要地,又建有飞机场,战略地位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厦门、南昌、福州相继失守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更把长汀机场视为心腹大患。仅自1938年4月30日至1939年4月27日的一年中,就派出九批四十架(次)飞机轰炸长汀机场,共投弹140余枚,使机场设施及附近农民的房屋、财产、田园、庄稼遭受了严重损失。
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1938年4月,国民党政府派徐贻来长汀任机场场长。1939年9月,将长汀机场改为空军第九十九站,并先后进行过两次扩建。
1939年9月至次年5月,长汀飞机场第一次扩建,再征用了民田310亩,民房16栋,坟墓350座。扩建后的机场,跑道延长,面积扩大了近一倍。同年还在长汀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