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种。根据我县目前的生产水平,杂交水稻大面积常规育秧亩用种量为2公斤,常规稻为7.5公斤,而采用旱育稀植,杂交稻每亩用种量为1—1.5公斤(最少用种量为0.625公斤)。常规稻为3—4公斤。
2、省秧田。常规育秧栽培杂交稻一般秧田与大田比为1:20,常规稻常规栽培秧田与大田比为1:10。通过旱育秧稀植,杂交稻每亩大田只需10—15m2秧田,常规稻20—30m2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为杂交稻1:40,常规稻1:20,可节省秧田1/2。
3、省水。做秧田实行干犁干耙,播种前只是浇透水,所以可节省95%的水,这在干旱缺水的地区显得更为重要。
4、省肥。旱育秧栽培由于用种量少,秧田面积小,每亩大田所需的秧田用肥量氮肥仅为0.5—1公斤,大田施肥实行全田施肥,分蘖肥用量少,甚至不用,大田移栽到收获氮肥用量为20公斤;而常规育秧栽培为25公斤,高的达30公斤左右,因此每亩可节省尿素5公斤左右。
5、高产。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旱育稀植平均每亩增产稻谷60公斤以上,按每千克稻谷市场价2.00元计算,亩增经济收入130多元。
6、早熟。由于旱育秧田的水、肥、气、热等条件接近于旱地,尤其土壤温度较水育秧高,出苗早,秧苗生长快,可提早移栽,移栽后无反青期,分蘖早生快发,比常规育秧栽培早熟7天左右,可缓解前后作争节令的矛盾。
7、省工。常规育秧栽培一般移栽规格为4寸×5寸或5寸×5寸,亩栽2.4—3万丛,而旱育稀植一般规格为4寸×7寸,4寸×8寸或4寸×9寸(若土壤肥力高,管理水平跟得上的地方可实行5寸×9寸的规格),每亩只栽1.3—2.1万丛,每亩少插0.9—1.1万丛,可节省劳动力每亩1—2个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