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行”一词的出处有多个方面。
首先,“九行”在古代常指九种德行,但具体的说法并不统一。例如,《逸周书·文政》中提到九行包括仁、行、让、信、固、治、义、意、勇。而在晋代王嘉的《拾遗记·轩辕黄帝》中,九行则指的是孝、慈、文、信、言、忠、恭、勇、义。
其次,“九行”也用来指代九域之道里,如《穆天子传》卷五中提到的“帝收九行”,郭璞注解为“行,道也,言收罗九域之道里也”。
此外,“九行”还可以表示九条运行的轨道,这在《汉书·天文志》中有所体现,其中描述了月有九行的概念,包括黑道、赤道、白道、青道等。
最后,“九行”还有犹言九巡、九遍的含义。
综上所述,“九行”一词的出处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典籍或文献,而是散见于古代的多种文献和书籍中,其具体含义和用法也会因文献和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需更详细和具体的解释,建议查阅相关古代文献或咨询汉语言领域的专家学者。